Board logo

标题: [美文欣赏] 脆 弱 的 武 士 道!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zhanchangd    时间: 2006-1-8 20:13     标题: 脆 弱 的 武 士 道!

脆 弱 的 武 士 道!

1945年初,希特勒挑好了一匹骏健的白马,准备送给他在东方的盟友日本天皇裕仁。但两个多月后,那匹白马却成了巴顿将军的座骑。


日本北海道产的矮种马,比较适用于他们民族骑用。但希特勒的那匹高头大白马,裕仁要骑上去阅兵,那形象肯定会很别扭的。而且,此时的裕仁早已失去了旧日的风光。又过了三个月,裕仁耍了传统日本武士所不齿的招数:投降。他选择了苟且偷生。所谓“一亿玉碎”的精神,一下子暴露出了其根本的脆弱性!


请问裕仁天皇陛下,既有今日,何必当初?!战前日军所有的行动,最后其实都是天皇拍板决定的,但战后他却摇身一变,玩起民主来了。他兴致勃勃地研究起了水族生物。他高尚的步伐,经常在乡间田野出没,让臣民们受宠若惊。


但是,尊贵的天皇陛下,你的内心真的没有犯罪感吗?是不是人类天生就欠了你什么?!是不是被你任意宰杀的汉民族,天生就是卑贱的?!


在赌博的游戏规则中,欠债不还是很可耻的。男子汉大丈夫,须敢做敢当,方显英雄本色。希特勒饮弹自杀了。希特勒在自杀的前夕与爱娃结婚,我想他可能想到了他的精神偶像尼采。或许,他还在默诵着《浮士德》中的结语:“请你等一等,它是如此的美丽!”


日本武士骨子里是欺软怕硬的。39年的诺门坎一战,日军尝到了红军的威势。这时的红军已经不是1905年时的俄军了。三十多年前时,乃木希典亲自下令将败阵的儿子斩杀,于是军心大震,将士们前仆后继,奋勇攻击,以数倍于敌军的伤亡,终于攻占旅顺。日俄之战,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暂时胜利,也是明治维新以来,日军开辟疆土的辉煌顶峰。日本武士们尝到了霸道与武力的甜头。胜利很多时候是对罪恶的鼓励。而在诺门坎战役中,红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,终于使日军大本营清醒过来了。西伯利亚大铁路是战略上的生命线,只要日军无法瘫痪它,它的北上计划就危机四伏。


日本选择了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友好条约。这是一次赤裸裸的妥协!这个条约同时出卖了三个国家:一是中国,二是德国,三是美国。


于是,日军大本营决策层中,代表南进的海军一派占了上风。作为妥协,代表陆军与关东军的东条英机出任首相。 日军陷入了与德军一样的困境:日本陆军精锐被拖陷在大陆上,海军则须去阻击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强大的海陆联合部队的反攻。日军必须在半个地球上,同时与上千万的海陆空敌军作战。


日军将自己神化了,实际上,这纯粹是不自量力。战争进入到44年,即便是在中国战场,日军的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

二战之前,亚洲只有两个实际上独立的国家,一个是日本,一个是中国。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不只是中国,而是整个亚洲。所以日本决定跟德国联袂出击。当时的日本根本不屑与中国结盟,而国民政府也已经视日本为头号威胁。德国在欧洲的迅速崛起,使中日两国都看到了新兴国家与老牌殖民帝国决胜的希望。初始德国跟中日的关系是不偏不颇的,希特勒可能希望看到一个中日联手的东亚,可以在他的战略东线牵制苏联与大英帝国,那时希特勒还不把美国看作是一个战略敌手。但是,这时受军阀左右的日本政府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:它不是与国民政府结盟,而是选择了入侵中国。


入侵中国是日军大本营最愚蠢的抉择。中国只能永远是日本的噩梦。中国军队并不象日军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,这在淞沪会战中就可以看出来了。此前,中国缺乏的是优秀的统帅与维持战争所必需的制造能力。鸦片战争前,世界上最富有的老地主道光皇帝还穿着打了补丁的龙袍上朝,却没有想到如何去整饬国力武力,于是世界上但凡有几杆火枪的渔民,牧民,农民,教民都来中国打土豪分田地了。此后一百年间,中国都没有完善自己的制造能力。本来三十年代有过这个机会,但随着中日战争的升级,这机会稍纵即逝了。


三十年代的中国,就如初升的太阳,生机勃勃,它完全有机会通过发展经济,走向现代化。蒋介石那时也是有苦难言,对于他来说,时间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日本人在41年入侵中国,则结局就大不一样。日军与苏联签了和约,从而使中国的抗战进入了极为艰难的阶段。


日本人欠了中国一笔血债,而俄国人则欠了中国一笔人情帐。


因为日军大本营的愚蠢,红军成了二战时欧亚大陆最大的赢家。可能也是上天再次眷顾哺育了普希金的大地。日本与苏联结好,实际上已经将德国置于战略死地。日本是个讲求实在的国家,也就是欺软怕硬。当它觉得红军是块硬骨头,啃不动时,便放弃了轴心国的战略。如果当时日军趁着红军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之机,迅速进入外蒙古,然后越过萨彦岭,跨过额尔齐斯河,占据西伯利亚铁路作为后勤补助线,与德军东西夹击,则苏联战场就可以在41年酷寒的冬天来临之前,结束战斗。然后德日联军再挥师南下,攻占高加索,印度,缅甸,那么国军也没法再打了。然而因为日本的出卖,德军不得不再次进行两面作战,虽然参与过一战的元首深知,这是兵家大忌。


45年四月,元首在国会大厦前,最后一次检阅了他的童子军,要他们打到最后一颗子弹。元首抚摸着一张张稚气的脸,并帮他们整理了领扣。


战争在最后关头总是显得特别悲壮,因为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


日军的南下使美国直接卷入了战争。日军大本营错估了美国的战争决心和制造能力,虽然大赌徒山本五十六对此有清醒的认识。二战锻炼了美国人,他们学会了向外攻击。战后他们发现,威猛的拳头,比政客们唾沫横飞的嘴巴要管用得多。


中国军队装备实力不如人,但它毕竟作出了重大的牺牲。牺牲并不意味着失败,而是胜利的曙光。二战快结束时,国军的进攻能力已经超过日军。日军在湖南吃尽苦头,时任日军指挥官的阿南被打得灰头土脸。我认为,如果装备实力相当,日军根本就不配在大陆进行大规模的会战.只要中国军队不象在平型关,常德一样头戴竹笠,脚著麻布鞋,省略子弹,以最近的姿势将刺刀扎入敌人胸口,而是拥有先进的武备,我想异族是不敢再踏上中国土地的。


其实中国的版图结构,也只适合于向外攻击,而不是防御。外蒙的丢失,使中国任何一位战略家,都不能不捏着一把汗!强大的红军机械化部队,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,还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威胁。依我看来,汉人倘若再失去新疆,西藏,则不但要亡国,还有亡种之虞!


二战结束时,日本有几个人没有自杀,让我对所谓的武士道感到震惊。原来,视死如归的武士道精神竟是如此的脆弱,软如败革!裕仁没有自杀,使明治精神无法延续。“驻华”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没有自杀,反而被待以上宾之礼,使奋战而死的三百万中国军人死不瞑目。陆相阿南惟几自杀了,给落日增添了些许凄凉色彩。东条英机没有自杀成,使日军战犯们在最后关头显得很可笑。


天哪,不妨想想看,一个高级屠夫,居然连自己的咽喉都找不到!而他的牌位,却在“靖国神社”中被作为武士道的象征供奉着,让一个内在精神脆弱的民族顶礼膜拜!再想想前几年在东瀛甚嚣尘上的那部电影《瞬间---不朽的光荣》,我们能看到任何配得上称为神圣的东西吗?!


其实,我们可能看到的只是日本武士切腹自杀时的“视死如归”,却很少去考虑他们背后脆弱的本质。当年旅日的陈舜臣先生在一本小册子《日本与中国》中,曾经详致地提到剖腹自杀:自杀的武士,将短剑插入左下腹,然后向右腹平行刮切,随之再往上剜割。他的神情极为痛苦!如果这时他还不能断气,则他须用眼神祈求站在身边得到他许可的另一武士,快速砍下他的脑袋,以减少痛苦。45年驻守冲绳的日军指挥官牛岛满中将,战败时便是让贴身幕僚砍下他的脑袋的。


这是何苦呢?!武士道说白了就是逃避,对生的责任的逃避。


战争是需要负责任的。为你的族类,为你的盟友,甚至为你的敌手。不死于战场的败军之将,不是真正的军人。我倒是钦佩毙命的两百多万日军将士,他们为了本族类战死了。而象东条这样的“武士”,他们的骸骨是根本不配供立于“靖国神社”中的。但是日本人却似乎喜欢羞辱自己,这是没办法的事。一个不敢道歉的民族,一个不敢道歉的领袖,是没有指望的。


因此日本是个不配享有民主的国家。想想看,象石原这种货色都被推举为东京都知事了,我们还能指望这个民族对民主的理解会是什么?如果我们看不到民主的负面,那么血雨腥风便将卷土重来。就象通过民选上台的希特勒,在东线战局陷入胶着状态时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对他的跟随者们说的:


“斗争是所有人的命运。任何人,只要不甘心自己的失败,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斗争!”
作者: zhanchangd    时间: 2006-1-8 20:13

-
作者: forder    时间: 2006-3-21 23:32


不过不应发在这里




欢迎光临 逐梦论坛 (http://temp2023.zhumeng.org/) Powered by Discuz! 7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