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ard logo

标题: 我爱青海专集——风情万种的“花儿”会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昆仑草王    时间: 2005-12-15 23:08     标题: 我爱青海专集——风情万种的“花儿”会

青海是多民族地区,流行于青海、闻名于全国的青海“花儿”,是一种多民族的民歌。在青海东部的农业区,世居着五个少数民族。藏族、土族、撒拉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,可是他们也要操着不太纯熟的汉语,和回族、汉族一样,来唱“花儿”这种歌。这一现象,在其它多民族地区,是比较罕见的。因此,青海各地的传统“花儿”会,也是多民族色彩的。


    “花儿”是山歌型情歌,多是在田间劳动、山中放牧、赶车上路、河里淘金时,即兴顺口编唱的。由于是情歌,有大小班辈的禁忌,不仅家里不能唱,即便在村子里也是禁唱的。“花儿”就有反映这种习俗的告诫:
    白杨的树儿你不要上,
    你上是枝桠儿挂哩;
    庄子里到了你不要唱;
    你唱是老汉们骂哩。


    可是在各地传统的群众性歌唱集会──“花儿”会上,你可以几天几夜尽情地去唱。平时,即使是过年、过节或有什么喜庆,也是从来不唱“花儿”的。


    从某种意义上说,唱“花儿”是有季节性的。冬去春来,万物复苏。但高寒气候的青海,要迎来春暖花开的日子,当在每年的谷雨之后。这时,树上的桃杏花开了,地里的春麦生机盎然,随着麦田拔草季节的到来,妇女们纷纷下到了地里。在青海,拔草全是妇女的事,这既是她们一年中最忙累的时候,也是她们放开歌喉在地里大唱“花儿”的时刻。这时,农活不多的小伙子们,也都赶到田边、地头找姑娘、媳妇们对歌,拔一阵、唱一阵、对一阵,有独唱、有齐唱、有对唱,“花儿”歌声此起彼伏,它标志着一年中唱“花儿”的季节又来到了。从拔头遍草时起,“花儿”就漫开了(在青海,唱“花儿”又称漫“花儿”),一直要唱到三遍草拔完(青海除草多不用锄,而用手拔),前后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。传统的“花儿”会,也多集中在秋收之前的农历四、五、六这几个月里。

    青海各地的“花儿”会,是比较多的,有的相传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。解放前,一些“花儿”会是与各地的庙会、朝山活动同时进行的。解放后,又与各地的物资交流会结合的在一起,以漫“花儿”、对歌、赛歌为主,有的还有戏曲、皮影、电影、曲艺等活动,无形中形成了群众的一个文化娱乐活动的节日。一个“花儿”会吸引着方圆数十里外几个县的群众,人数少则数千,多则数万,会期要延续数天之久。各地各族群众平日为劳动而奔忙,很少有相聚的机会,春小麦种下地,妇女下地拔草的时候,正是大唱“花儿”的季节,各地传统的“花儿”会,将四面八方的各族群众吸引到一起,大家正好利用这个农事不太忙的间隙,来进行自我娱乐的歌唱活动。

    一年中最早的“花儿”会,当从农历二月初二的互助威远镇的擂台会始,接着是该县哈拉直沟三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的毛荷堡的“花儿”会,四月初八乐都县王家庄老爷山的“花儿”会。但规模较大的“花儿”会,多在农历的五月份以后。仅是一个端阳节,就有民和县的峡门、乐都县的中坝、化隆县的昂思多三个“花儿”会,分别同时举行。农历的六月更是“花儿”会的高潮期,从月初到月末一个接一个,几乎不间断,而且有时如六月六,六月十五前后,同一时间就有几个“花儿”会在各县同时举行。它们是民和县古鄯的七里寺、大通县的老爷山和青山乡的祁家寺、互助县的丹麻和五峰寺、乐都县的水峡和瞿昙寺、平安县的寺台子、贵德县的河阴等。


    各地的“花儿”会,每年的日期都是固定的,时间一到各地各族群众都会自动纷纷赶来。一些热心痴情的歌手及“花儿”爱好者,有时一个接一个连赶三四个“花儿”会,方才兴尽甘休。虽然都是“花儿”会,但各地的“花儿”会却各有自己的特色。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威远镇、丹麻、五峰寺三个“花儿”会,参加者以当地土族群众为主,唱的主要是土族“花儿”:《黄花姐令>、《梁梁上浪来令>、《好花儿令>和《杨柳姐令>;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七里寺、峡门两个“花儿”会,因与甘肃相邻,还有甘肃兰州、永靖来的歌手与群众,当地的群众以回族参加者为多,主要唱的是该地区广为流行的回族花儿:《马营令>、《川口令>、《峡门令>。乐都县瞿昙寺“花儿”会,汉族、藏族群众是主要参加者,会上唱得最多的是《依呀依令>。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“花儿”会,因周围有些地方回、汉、藏族交错杂居,所以三个民族的群众都参加,既唱“花儿”,也唱藏族的“酒曲”,而且有的歌手两种歌都能唱。贵德县河阴六月会,汉族、藏族都参加,也是两种歌──“花儿”、“酒曲”都唱。唱“花儿”的、唱“酒曲”的,各有各的歌手和听众圈子,各自围在一起,各唱各的歌,互不相扰。在昂思多、贵德河阴两个会上,如果碰得巧,偶尔还可以听到在双语区流行的用汉、藏两种语言搅在一起演唱的“风搅雪花儿”,这是一种在其它地方很难听到的歌。

    青海“花儿”驰名全国,青海各地的“花儿”会也吸引着外省的不少游客,他们多是音乐工作者、民间文学工作者、民俗考察者、作家或诗人,并非专门的旅游、观光,而是到“花儿”会上采风。著名音乐家吕骥,以七十多岁高龄莅临互助县丹麻“花儿”会。美国新泽西州普列斯顿大学东亚系的劳瑞,孑然一身还远渡重洋到乐都瞿昙的“花儿”会上,因为她的毕业论文要写的就是中国的西部民歌──“花儿”。1983年到青海“花儿”会上采风的,就有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湖北、黑龙江、宁夏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等12个省(市)的文艺工作者几十人。青海的“花儿”会是多彩的,青海的儿女们是慷慨的,凡来采风者无不满载而归。远方的客人是这样来描绘他们青海采风行感受的:

    青海高原好风光,  红牡丹红来白牡丹香。
    采风团汽车开不动,掉进了“花儿”的大海洋。
    “花儿”香似青稞酒,只想站来不想走;
    离青海三天摸兜兜──掏出了“花儿”千万首。



此主题相关图片



此主题相关图片

请您点击铁通西海在线
/高兴/鼓掌




欢迎光临 逐梦论坛 (http://temp2023.zhumeng.org/) Powered by Discuz! 7.2